• ENGLISH
做大学生活的高手——国际商学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发布时间:2012-09-16阅读次数:)

新同学,新气象,为使2012级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我学部邀请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王怡老师,于2012年9月14日下午为12级国际商学部的新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

本次讲座由“为什么要思考‘大学生活’”、“关于大学生的种种流言”、“心理健康”和“每个人的一小步”四部分构成。

讲座伊始,王怡老师开门见山,直接让在座同学以拍桌子的形式表态对这100小时的大学生活是否满意,结果为不满意居多。王老师随机采访一男同学,该同学表示大学生活无预期般充实。接着,王老师通过自己已有12年大学生活经验总结出以下四个理由,解释“为什么要思考‘大学生活’”。第一,曾有伟人说过“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老师列举出“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等十个耐人思考的问题让同学们自我回答;第二,人们都是“事后诸葛亮”,老师回忆到十二年里,她无数次听到他人抱怨“早知道……我就……”,她劝勉12级新生提早规划大学生活,让自己大四毕业时不后悔;第三,思考能帮助大家探索生活的意义,远离空虚感和焦虑感。思考能带来前瞻性、远见性。王老师特指出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空虚焦虑感尤为明显,让新生们提早知晓和提防准备。

随后,王老师带领大家参加了梦想分享会。她分享到,一位身形单薄的女同学三个月里通过每天坚持高强度锻炼,最终她成功攀登海拔6178米,年平均气温为负五度的昆仑山腹地;9名同学排除万难,智取拿回了自己被拖欠的800元工钱,完成了45天、7个城市、每人420元的城市生存大挑战; 2名男同学放假骑自行车从珠海回河南,走了7个省,4000多公里,瘦了30多斤。老师分享这些经历,是为了引出第四个理由:大家必须在毕业前知道自己能力、兴趣和资源相交集的地方。

关于大学生的流言,王老师采访了现场几位同学。一男同学否定 “大学必须要谈一场恋爱,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说法,强调需以学习为重。国际商学部学生会主席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必须逃一次课”的说法,认为为了玩而逃课不值。

就心理健康的概念,王老师列举出英格里士和麦灵格尔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陈述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协调、适应、弹性、悦纳和价值感五点。

讲座最后,王老师鼓励在座新生从现在开始做好规划,走出第一步,累积更多的一小步,逐渐成为大学生活的高手。希望本次讲座能给12级新生今后的大学生活带来更清晰的方向,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为日后能够顺利地工作生活奠定结实基础。

国际商学部团委新闻部

文/林嘉鸣

图/梁文思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电话:0086-756-3683031

邮箱: ibf@bnuz.edu.cn

传真: 0086-756-3683512

邮政编码:51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