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二十次年会系列报道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题讨论会
(发布时间:2012-12-03阅读次数:)

2012年12月1日下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们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交流中心第三会议室展开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与会嘉宾包括来自中国各高校的教授学者以及经济学界的专家,会议主持人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永穆教授担任。

本次会议由汇报发言与自由发言两部分组成。首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翀教授进行了发言。李翀教授的汇报主要围绕三个方面:2008-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分析、2010-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分析以及对宏观货币政策规则的认识。李翀教授认为,我国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态度十分谨慎,都是严密依照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改变。他同时提出质疑:这种高强度的收缩性的宏观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力度太大的问题?其次,在近年来CPI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李翀教授呼吁政府不要再实行高强度收缩性货币政策,否则有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的衰退。此外,他认为,如何定义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货膨胀不一定是货币现象。因此,宏观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适当的收缩流动性以防止由于货币的因素而助长了通货膨胀。

在李翀教授的汇报结束后,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所的刘义圣教授对李教授的观点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李教授见解,并建议李翀教授可以更紧密地结合国际经济形势进行研究,这也有助于进行更全方位的思考。

第二位汇报发言的专家是来自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颜鹏飞教授,他提出了“关于发展的多维度、深层次思考”的观点,论述了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转型问题。颜鹏飞教授以五个问题构建成五个维度,并提出经济发展应该全方面发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发展。

紧接着,来自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的周文教授也进行了汇报发言。周文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改革的逻辑:从市场体制到市场社会”。周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四点进行:一、市场化改革:成就与问题;二、市场经济:市场体制+市场社会;三、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四、市场社会。周文教授通过对市场体制和市场社会的深入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现状。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史继刚老师对周文教授的发言做了精彩的点评。史继刚老师仔细听取了周文教授的观点,就观点中出彩之处表示自己的赞同和敬佩,同时又对某些立论提出疑问,并抛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第四位发言嘉宾是来自福州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的周小亮,他发言的主题是:保障改善民生制度建设的理论回溯与框架构建。周小亮先生主要提出两点。一、以制度建设保障民生的不同理论研究。他认为,近年来的趋向性特征,就是关注民生问题,消除贫困差距,增进收入分配公平性,这是国内外均在解决、改善的民生问题。二、保障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框架构建。其需要重点研究内容有:促进就业与劳动收入增长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建设研究,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与利益协调制度建设研究,以及提升公共支出福利效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研究等五个方面。随后,首都经贸大学的王军老师作出了精彩点评。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讨论会进入到下半段自由发言阶段。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刘铮进行发言,主题为“3F(Finance、Fuel、Food)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他从外部冲击的角度,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作出总结:外部冲击因素中,金融因素的冲击较为显著,而油价与食品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的通胀率影响较小。这一结论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的油价与食品价格仍然处于一个政府主导的定价体系之下,具有较强的自稳定性,受到国际的影响较小。

他精彩的发言也引起在场许多教授的热烈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就现今中国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问题纷纷抛出精彩独到的见解,教授老师们互相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这一场对中国经济的讨论会最终在热烈的讨论声和掌声中结束。

国际商学部团委新闻部

文/郑子哲

图/林嘉鸣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电话:0086-756-3683031

邮箱: ibf@bnuz.edu.cn

传真: 0086-756-3683512

邮政编码:519087